当前位置 >>  首页 >> 新闻中心 >> 科研进展

科研进展

理化所在仿生膜催化流动合成β-受体阻滞剂方面取得新进展

稿件来源: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6-21

β-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分子,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、心绞痛、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。以普萘洛尔的合成为例,萘基缩水甘油醚与异丙胺的开环反应是其最常见的合成策略之一。然而,现有催化体系普遍存在反应时间长、转化率低、存在副产物及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,因此,开发一种高效、绿色的催化合成方法,在室温条件下实现快速、高效的普萘洛尔连续流动合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。

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,使其可以实现快速、低能耗、高转化率、高选择性的化学合成。受此启发,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锡奇研究团队基于江雷院士提出的“量子限域超流”理论,发展了仿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技术,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快速高效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(Matter, 2023, 6, 1173-1187)、阿司匹林合成(Adv. Mater., 2024, 36,2310954)、特异选择性环氧化物开环(Adv. Sci., 2024, 11,202308388)及高立构规整性丙烯酸苄酯单体聚合(J. Am. Chem. Soc., 2025, 147,12150−12161)。将仿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技术应用于普萘洛尔合成,有望提升反应效率、减少副产物生成并简化分离纯化流程。

为此,研究人员构建了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(NGO)膜反应器,结合膜层间距调控及反应物摩尔比优化,在23 °C条件下实现了≈100%转化率,≈100%选择性的普萘洛尔定向流动合成,反应时间<4.63 s。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,调控NGO膜层间距可促使反应从热力学控制向动力学控制过渡。进一步将底物范围拓展至美托洛尔、比索洛尔、吲哚洛尔及萘哌地尔,实现了多种β-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室温、高效流动合成。该研究为药物分子的仿生低能耗、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,并进一步拓展了仿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范围。

相关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Matter杂志上,文章的通讯作者为理化所张锡奇项目研究员,第一作者为理化所博士生傅江玮、李响及贺冠迪。该工作得到了理化所江雷院士的悉心指导,华南师范大学彭导灵教授在理论计算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。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21YFA1200402)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(2252057)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5237321921988102)等项目的资助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tt.2025.102243

1. NGO膜反应器的制备及性能对比

2. NGO膜层间距调控及反应机制

3. NGO膜反应条件优化及性能比较

4. 底物范围拓展

附件: